时光荏苒,岁月蹉跎,转瞬间,3个月的企业毕业设计工作已经结束。回顾这3个月的工作和生活,在日照双港的点点滴滴如今仍历历在目,作为本专业第一批去企业做毕业设计的学生,我们如此幸运,又倍感所担负责任和意义深远。故在毕业设计完成之后反思毕设期间的工作,并吸收校内导师和企业老师的感受和建议,作此总结,以期对后续的企业毕设工作的改进和完善做出应有的贡献。
首先要谈的是企业毕设的选题情况,我们7位同学的题目均为早先校内导师和企业老师商量所定,内容与活塞的设计和生产制造相关。这与通过毕业设计为企业解决一些问题的初衷相符,而且我们在做研究时也比较顺利,很容易获取各种活塞设计参数,利于建模,也便于结合企业的实际问题做研究,这样的选题内容非常有价值,大家最后做出的毕设成果也确实对企业的实际问题有一定的意义。但是大家在做的过程中也感觉到企业导师参与度不高,很容易做偏方向而不能给企业实际指导,倘若在做的过程中企业导师也能参与进来,与同学们多讨论交流,帮同学们熟悉生产工艺,甚至跟着同学们学习各种建模分析软件,企业老师和同学们取长补短,相互学习,则可以共同进步,最后的毕设成果也会更加丰硕。
其次需要说说大家在企业的日常工作。本次企业毕设期间,大家多半时间是坐在双港活塞北京理工大学协同育人研究实践基地的电脑前,通过仿真分析软件做研究的,这略显枯燥,和大家早先想象来企业可以参与实际生产制造的工作方式不符,大家还是希望能充分发挥在企业毕设的优势,真实参与到企业的实际研发和制造工作当中,掌握工艺流程和设计要求。故此建议之后的企业毕设,可以首先跟着企业导师实习两周左右的时间,一则了解企业导师的工作,掌握实际的生产工艺;二则可以迅速与企业导师熟悉起来,利于开展后续的研究工作。
然后要谈的是学校导师、学生和企业老师三方如何交流讨论的问题,这也是最后大家座谈一致提出来的问题。本次毕业设计,正如刘老师所讲,学校导师过多依赖学生去和企业导师交流讨论问题,而企业老师和学校导师交谈不足。所以后续的企业毕设工作应加强学习导师和企业导师的交流,学生和企业老师以及学校老师每周或者两周能进行一次三方会谈,学生汇报自己前一阶段的工作内容,同企业导师和学校老师共同交流讨论,这样毕设的工作效果则会更好。企业老师也可以在毕设前期来学校,同大家一起讨论学习等。
最后总结一下在企业的生活。就个人感觉,在企业做毕设还是非常不错。企业为我们提供了良好的住宿条件和优厚的工作条件,宽敞整洁的研究基地,配备各种所需设备,高性能的计算机,方便有限元分析。每日去企业食堂吃饭,饭菜也相对可口。最重要的企业高层对大家的信任和爱护。大家刚开始去就受到了企业董事长赵总的亲切接待,作为一名民营企业家,赵总喜爱人才,礼贤下士,重视与学校的合作交流,给我们介绍日照的历史文化,风土人情,讲解自己的创业历程,让我们备受鼓舞。所以说对于企业给大家提供的生活条件,我们只有感恩,并将这种感激之情化作在研究过程中攻坚克难、精益求精的动力。
总之,在企业做毕业设计,从科学研究、解决实际问题等各个方面,均能使同学们获益良多,对学校培养出社会需要的人才有益,对企业的发展和进步有益。希望校企合作、共同育人这种项目能够长远的发展下去。
审核: 校外实践研究平台